查看原文
其他

『砖』想成为什么——作为空间与使用的传统建筑 l 系列讲座 04

集景堂
2024-08-30


01

导语


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与其实用性。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与外部空间的统一。



从空间上来看,建筑空间必须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空间,它应该是人们进行交流,活动的场地。其次,建筑空间也需要有一定的界限。如果我们可以利用建筑空间的边界效应,既保护人们的安全,又使人们具有自己私密的空间。它与人类的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建筑不是一个纯理性的模型,而是可以与人类感情联系在一起的情感空间。建筑是为人类服务的,建筑需要符合人们的实际与生活,它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工程,而应该是一处住所。


本文为6月13日线上讲座, “砖”想成为什么系列讲座第四期——作为空间与使用的传统建筑——线上讲座内容纪实,讲师苏海龙,内容版权归讲师所有。



02

古建筑空间


  • 数理空间——建筑的物理尺度


现在的北京城是明清传下来的,如下图中间标红的范围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紫禁城,标黄色范围的就是明清的北京城,姑且称作内城,再往下没有标颜色的就是外城。其中,红色与黄色的面积比,就是神秘的1:49,也就是周易中提到的大衍之数。可以从图上比较清楚的看出,黄色区域的宽是紫禁城宽的9倍,高是红色高的5.5倍。


▲ 明清北京城——图片来自网络


5.5乘9就是49.5。红色和黄色面积加起来就是49.5。那多出来了0.5在哪儿呢,请看左上角,北京城在这里刚好被切去了一个斜角。这显然不是偶然,可以说中国古建筑大都遵循着一个这样或者那样的的数理逻辑。




举一个中国早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华林寺大殿,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这是它的一个剖面图,可以看出,各个构件都严格按照勾股玄的关系去确定构件的尺寸——√2这么繁密的一个建筑,其尺寸的最小单元都只有几个非常简洁的数字,这就是我们祖先早期控制建筑空间的手段。计空间还原到最基本的数字单元就是我们所说的——数理空间。


  • 体验空间——旷奥形势



唐代柳宗元写过一篇游记,里面有两句话,大意是如果想要在某处眼睛舒服,玩得尽兴。建筑景观要做好,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一个叫“旷”,一个叫“奥”。



简单来说,“旷”就是要空旷,要舒展;所谓“奥”就是要紧密,要玄妙。就是做建筑,做景观既要有大空间,也要有小空间。



讲了旷奥,再谈谈形势。中国最早的风水书《藏经》上有句话叫“百尺为形,千尺为势一尺差不多三十公分,百尺就三十多米。我们如果要看一个人,那形的尺度上就已经看不到眼睛鼻子,只能看到高矮胖瘦。千尺为势,就是一个更大空间尺度,就像你在热气球上鸟瞰,地上的人就如蚂蚁一般。没有孰优孰劣,只是尺度不同,给人的直接观感也天差地别。这个就是行和势的关系。



既然有了旷奥形势,你便不可能只盯着一个地方,那会让你视觉、心理,精神都紧张起来,人的目光自然就随着旷奥形势的变化而往返游移。获得自己的观感,然后这些验最终回归到内心,就是——“目既往返,心亦吐纳”,最终是为了还原到我们内心的一些本源问题......


  • 空间界限——廊庑之间


说到空间的界限,当然可以说它是一堵实在的墙或其他的什么来分隔空间,但是在古建筑领域,你会发现有很多的空间的分割,不需要这堵墙。



如图这个建筑,无法断定它是室内或是室外,建筑学中有个名词——灰空间,虽然有墙,但是墙面上没有窗户,这就奇怪。但是在古人看来,只要这个东西能用就行了,何必分室内和室外。古人做建筑,只考虑这个空间能为我所用就行。如果对这个空间的要求就只是有个屋顶,那墙对我来说也不是关键,完全可以不做。


▲ 福建莆田广化寺


福建莆田广化寺,这个廊子就很典型,廊子宽度将近有6,7米。如此宽的廊子,明显已经不是纯纯用于交通和遮风避雨,他肯定有更实在的功能。(请点开看大图)廊子已经摆上了餐桌,被当做食堂了。这时候所谓的墙对它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空间界限就是其实应该跟空间功能有关系的,功能的不同最终造成空间形象的不同。


  • 空间张力——天人之际


中国古人很有意思,大家看到一般中国古建筑,外部装饰都特别漂亮,可以参考下画面中人和建筑大小比例,如果不进去,你一定会认为这个建筑内部也和外形一样宏伟。但是真等你进去了,你大概率会发现室内都是平屋顶,并不像外面那么的惊人。


▲故宫


这类大型的古建筑,将近有一半的体积都是在房顶里。当你到了室内就会发现上面的空间你都用不到,看不到。这绝不是个案,故宫里,除了太和门这样门楼一类的建筑,90%的建筑都是这样。大家如果在乡下住过老房子的话,我们过去的老房子几乎也都是这样。


▲ 中南海紫光阁


▲ 克里姆林宫


中南海紫光阁,建于清代,后来梁思成先生做了个改造。外表极其漂亮。然而室内也就是这么个效果啊。这已经是我国最高规格的接待处紫光阁了,但是对比我们正国级出去了,就很明显的观察出中外的空间概念起码在室内这个层面上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人对空间的概念与国外是不一样,他不会做这种超出身体之外过大的空间。从空间使用习惯上来说,中国人并不追求室内的冲击感,这也是温和的民族性的体现。


  • 超越空间——坐井观天


在贵州荔波,广西和贵州交界处的少数民族地区有这样一个“满是洞”的建筑。



因为当地地下水的水位很低,所以他们就是在地下挖了这么大口井,去到这个下沉广场需要通过一个隧道。有点像地道一样。俯瞰像是一口井中井大家看现在就出现三个洞,加上下沉隧道的洞口,就是应该有四个洞口。(大家可以发挥想象自己去想,看谁能数出来7个洞)从头到尾各种各样不同的洞编织在一起,看似混乱,但是它的功能是各自明确的,空间的关系在这里就很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 古建筑上各式各样的洞


在古建筑上你能找到各式各样的洞,四个建筑聚成一个洞,墙上掏个洞,地上挖个洞,屋顶围个洞,这些,我们都称之为超越空间。不同于外国大教堂的那种奇迹空间。我们仅通过有限的,很实用的建筑物,就能造成这种超越的感觉。很有意思,不需要大费周章,在建筑最基本的层面上去做一些想法,不会单独为实现某个目的而花太大代价。但不能说他没有那个心思,他的心思很大,只是代价其实很小。


  • 空间记忆——花前月下



中国古人没有记录空间的传统。而是把所有的空间最后都和自然融为一体了。西山茶饮,咸阳古渡,雁塔晨钟,都是一半自然一半人文。中国人认为建筑始终和自然是一体的,建筑之间没花没草,没假山是不行的。这几个东西是并列关系。所以为什么我们中国古代很少有所谓的机械的建筑学,除非是档案记录,他不会给你描述这个建筑有多宽多高。就像鲁迅谈自己的房子所说,我家门口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 奇迹空间——鬼斧神工


像罗马万神殿一般堪称奇迹空间的典型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很难找的,这种东西好比将皇帝像,伟人像立在室外,天天风吹日晒。从古人的角度来说,这个东西就不可思议的一个事情。包括我们现在室外建个大佛,现在看来很有意义,但是其实不符合中国古人的审美和逻辑啊,他让他不尊重你的东西不错,但不是说一句建设进度很好。




换句话说,中国古建筑。或许并不在乎这种视觉奇迹。它是回归人间的,我们去北京参观名人故居,郭沫若故居,梅兰芳故居,哪怕级别再高的,他那室内也就是那么高一点,不比我们看莫泊桑任意一部小说里巴黎一个村里的一个小土豪阔绰。



03

结语

也许,有时,建筑是为神或者某种心中的神服务的,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自在当然。但大多数为人服务的建筑,关乎身体,也许关节正在于一种贴身感和私密感,那就与越大越好相干了,这时,结构上的高密度也许正能意外带来一种人的身体与建筑本体间关系的紧密感和信赖感。 


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出发,结构在建造活动中大体扮演着两种角色:一是结构作为实现空间设想的技术手段,二是结构参与空间形态的塑造和空间情感的表达。此二者本来并无高下优劣 之分,仅是功能角色不同。 但当结构的使用,人的身体感知已经相互知觉时,结构参与空间情感表达时所赋予的含义也许就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合理性的层面,从而生发出一种空间的情感,她由生活塑造,又反之将生活永恒定义于一种历史的温情主义之中,给心灵以慰藉。中国古典建筑魅力的奥秘也正在这里......





让设计师崩溃的10个瞬间 o(≧口≦)o

如何把儿子培养成建筑大师 l 趣品大师01

『砖』想成为什么——作为“传统”的传统建筑 l 活动纪实 03

商业街区景观,这么做就对了~

这些景观背后的历史你真得读懂了吗?l 一期一讲 02





传播

文化

END

重塑

生活





集景堂

微信号 : JJT-2019

景观与建筑设计文化的传播者,设计思维全民普及的践行者

投稿邮箱:zhaijiank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集景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